活动回顾|“快乐小书房”国学讲堂:感悟国学经典
5月17日,青岛西海岸图书馆珠江路馆举办了“快乐小书房”国学讲堂。本期的“快乐小书房”国学讲堂课,青岛西海岸新区政博书院的志愿者徐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传统文化《道德经》。小朋友和家长在徐老师的带领下一起诵读《道德经》,感悟国学经典,共同快乐成长。
课堂开始,徐老师首先带领小朋友进行拜孔礼。在徐老师的讲解下,现场的小朋友和家长们整理自己的衣着,神情专注,男生左手在上,女生右手在上,弯腰鞠躬。
接下来,徐老师带领小朋友和家长们一起学习本节课主题《道德经》中的“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道德经》中“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的意思是:看它看不见,把它叫做“夷”;听它听不到,把它叫做“希”;摸它摸不到,把它叫做“微”。这三者的形状无从追究,它们原本就浑然而为一。它的上面既不显得光明亮堂;它的下面也不显得阴暗晦涩,无头无绪、延绵不绝却又不可称名,一切运动都又回复到无形无象的状态。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不见物体的形象,这就是“惚恍”。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后头。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能认识、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叫做认识“道”的规律。
课堂最后,徐老师带领小朋友站成一排,面对父母,作揖鞠躬,感谢父母养育教导之恩,父母回礼小朋友辛苦了。
《道德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历史、哲学和价值观。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促进文化认同。通过学习《道德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民族的智慧,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